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穆公亡马,庄王绝缨,施之以仁爱,得之以忠勇,这是圣君的智慧

文章来源:阳光一笑花满楼     时间:2022-11-26 00:01     浏览量:

楔子

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位国君(前 659 年 - 前 621 年在位),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辟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春秋五霸”中第四位称霸的君主。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13年 -公元前591年在位),楚庄王即位时年未弱冠,在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形势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来犯外敌,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在前 597 年的邲之战中大胜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是春秋五霸之中最后一位霸主。

上述这二位君主,皆是春秋五霸中的人物,而且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君,声名都很好。我们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极为矛盾的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上至国君,下至平民都普遍崇尚大义,提倡仁德。这和战国时各国以实力为尊,用计用谋,争斗不休恰恰相反。

春秋五霸

01 穆公亡马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骏马,后来打听到是被岐山附近的三百多个野人(农人)捉住了,然后给分吃了。官府把这些吃了马肉的人都抓了起来,要严厉处置。可是秦穆公却说这样一番话:

“有德有才的人是不会因为区区一匹畜牲而杀人的。”

仅此一句,就充分体现了秦穆公的宽厚仁德。把人命当回事儿,不滥杀。即便自己是一国之君,尊贵无比,也没有因为心爱的骏马被人当肉吃了而勃然大怒。历史上的许多当权者,一言不合意,就灭人满门。像商纣王之对比干,夏桀之对关龙逄,周厉之对杜伯,稍有不遂意,即挟君王之威而诛杀之。

更难得的是,秦穆公不仅没有生气,还体贴得很。他怕这些人只吃马肉而不饮酒,会伤及身体,于是还把老秦酒分发给这些人饮用。秦穆公宽厚仁爱,不计较小节,终于在后来的秦晋韩原之战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公元前645年,秦晋之间爆发了韩原之战。在交战过程中,秦穆公被晋军围困,命悬一线。正在这时,有三百披坚执锐的勇士冲锋陷阵以死相救,最终秦穆公不仅虎口脱险,还把晋惠公给生擒活捉。

穆公失一马而得勇士,君王待人仁厚而得臣民厚爱,生死追随!看来秦穆公能带领偏僻的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02 庄王绝缨

        春秋时期,诸侯间征伐不断,楚庄王在一次平叛之后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以为庆贺。席间又命他最宠爱的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以示恩宠。一时间轻歌曼舞,美酒佳肴,持续到傍晚时分君臣仍未尽兴。忽然一阵穿堂风吹过,将厅堂内的烛火都吹熄灭了。就在烛火熄灭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点小意外。

        俗话说,酒能助兴,也能乱性。一位官员借着酒劲儿在黑灯瞎火之机斗胆拉了拉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了衣袖得以脱身。这位许姬也是个机智之人,她在脱身之际也扯下了那位官员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座位后向楚庄王告状,让楚庄王点亮烛火凭借帽缨找出那个色胆包天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下令不要点灯,面是对大家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定要一醉方休。现在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开怀畅饮。” 大家虽然感到奇怪,但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随后接着喝酒接着舞!

        君臣尽兴,曲终人散。回到后宫,许姬责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面楚庄王则说:“此次欢宴,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煞风景?” 许姬恍然大悟,理解了楚庄王的一番苦心。

        上面这一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楚交战,大臣唐狡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在与敌军的五度交锋之中,均奋勇当先,最终击败了晋军。战后,楚庄王非常惊讶,问唐狡:“我的德行浅薄,也不曾特别厚待你,可你为什么为了我出生入死到这种地步呢?”唐狡回答说:“臣下本就该死!以前在大王的宴席之上,酒醉失礼,大王您宽德仁厚,没有责怪于我。我始终不曾忘记大王您的蔽荫之情,今日全力一战就是为了报答大王三年前的不杀之恩哪!”

孟子曾经对齐宣王说过这样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離。”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没有绝缨宴上视大臣如手足,宽厚待之,也就没有了唐狡三年后的出生入死。楚国在和晋国的争霸战争中就不一定能胜,而楚庄王称霸天下,饮马黄河的梦想也就不可能实现。

03 春秋大义

史家常说春秋大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春秋大义呢?

春秋大义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评论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从上面这两位春秋时期君王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都说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但是在是非善恶,贤贱不肖等基本的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君王,还是贵族都还是遵守的。君主的仁厚换来的是臣子的拥戴,这应该也算是春秋大义的一种体现吧。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