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罗马正统在通辽?这个梗,其实还真有点渊源,俄罗斯就是个中介

文章来源:黄娜老师     时间:2022-12-03 14:09     浏览量:

著名up主小约翰可汗有个视频,非常幽默的创造了这么个梗。

据说,内蒙古通辽,正是小约翰可汗的老家,难怪他这般饱含深情地调侃一个在全国知名度并不算不高的北方四线城市。

有意思的是,这个被认作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梗,你如果细品品,似乎还真能捋顺出来点线索。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了“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共和国过渡到了帝国时代,屋大维也成了第一任罗马皇帝。

这么一代代传下来,到了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驾崩后,好端端的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被他的两个儿子给分了。

长子阿卡迪乌斯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次子霍诺里乌斯则登基做了西罗马帝国皇帝。

到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长期入侵下走向灭亡。

不过,后来德意志诸邦国和奥地利王国又一起搞出来了个神圣罗马帝国,继续高举“罗马”的名号。虽然这个皇帝和宫廷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个象征意义,但竟然还能存续到了1806年,直到拿破仑打进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才不得不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

不过,有关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大多都普遍认为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所以,罗马的“正统”,似乎就落到了一直艰难地扛到了15世纪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这边。

当年,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教会也逐渐走向了决裂——西边以罗马为“总部”的罗马天主教说拉丁语;东边则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东正教,操希腊语。

久而久之,两边的“交流”起来愈发费劲,经常搞得急赤白脸。

最终,到了1054年,东西两个教会正式翻脸,互相指认对方是“非法邪教组织”。

两派的争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方面。

1.主教的实权。

罗马天主教会教皇,被看成神界的使者和在世俗社会统领一切的终极大BOSS;

而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则没有什么实权,是个精神领袖。

文艺复兴名画《交付天国钥匙》,耶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教皇,谁上天堂教皇说了算,暗示教皇在人间的巨大权利

2.对三位一体的认知。

按基督教的说法,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三个位格。

天主教的解释是,这些“位格”之间可以任意转化,法力不受影响;而东正教则坚持转化要受限制,法力等级不同。

3.风俗习惯差异。

这方面多体现在绘画、雕塑风格,教士能不能以结婚等等。

比如,天主教教士不可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但这个...具体执行环节就当另说了,连当年的教皇都有一堆私生子女,具体的,可以参考电视剧《波吉亚家族》

《波吉亚家族》剧照,中世纪后期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在和情妇们“享受生活”

跟道貌岸然的天主教会不同,东正教直接允许中低阶教士娶妻生子,除非你志向远大,要当牧首,那就得独身一辈子了。

讲到这儿,估计大家都着急了,怎么还没到咱们的大通辽?

要讲“罗马正统”跟通辽的关系,那自然就绕不开东斯拉夫人的那些事儿了。

可以说,俄罗斯人,就是联系罗马和咱们通辽的一个中介和桥梁纽带。

老早前,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被“文明的罗马人”并称为三大蛮族。

而东斯拉夫人的源头,则是基辅罗斯。

如今咱们所说的战斗民族“三毛”——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他们的老祖先,都是基辅罗斯人。

在公元10世纪末的时候,基辅罗斯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君主,叫做弗拉基米尔大公。

要说他多厉害,就从后世东斯拉夫男性的起名习惯中,就能看出一二。

远点的有伟大的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苏联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教授;近的有俄海军上将,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罗廖夫将军等等。

还有眼前天天上新闻的这两位——弗拉基米尔·亚历山诺维奇·泽连斯基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诺维奇·普京。

好了咱们再说回弗拉基米尔大公。

他作为东斯拉夫人共同的崇拜对象,文功武略自然不在话下。但大公为后人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却是——坚定的东正教信仰。

10世纪末的时候,留里克王朝的大部分贵族和老百姓,都还在信奉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每个部落都有自己膜拜的“大神”和各自拜神相关的习俗风气,很难进行统战工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引入一个靠谱的一神宗教。

于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派了专门团队去周边的“文明世界”,进行了一番仔细考察。

使团们分别前往了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天主教)、 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突厥人,位于当今的北高加索到伏尔加河中下游一带)、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伏尔加保加尔汗国(突厥人统治下的伊斯兰教信徒,位于如今的亚速海北岸至高加索山、伏尔加河一带),去体学习验他们的宗教。

在考察过程中,最先被pass掉的,是犹太教。

一方面,是因为犹太教要割礼、清规戒律特别多,罗斯使者深感自己的民族肯定无法接受;另外,他们也觉得犹太教的神有点“弱”,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好,让犹太人这么颠沛流离....

随后,他们又去了伏尔加保加尔汗国。保加尔人非常热情地推销着他们的信仰:“皈依伊斯兰,服从穆罕默德的教诲,这是一位明君最理智的选择”。

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使者:请介绍一下你们的优势?

保加尔人:“我们信奉真主,穆罕默德教导我们要实行割礼、不食猪肉、不饮酒。不过,信徒的所有生前的欲望,在死后都会得到满足:

死后你将上天堂,那里的池塘都装满了美酒,而且,你还都将被赐予70位美丽的女子....”(其实《古兰经》里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保加尔人信奉的伊斯兰教,已经是转手几道后的流派了)。

弗拉基米尔的使者认真听完了对方绘声绘色的描述,觉得70名美女和无穷无尽的享乐,确实很不错;

但是,这个都是挂掉以后才能体会到的,有点虚头巴脑的意思。而且,跟犹太教类似,伊斯兰教的生活禁忌实在太多了,动不动还得搞“斋戒”。

最终,他们婉拒了保加尔人的“热情推送”——“饮酒可以带给罗斯人无法描述的快乐,离了它,我们就没法生存。”

第三站,他们去了神圣罗马帝国。

在德意志人阴冷的哥特式教堂里,弗拉基米尔的使者们看着那些高耸云霄的尖顶(天主教徒们认为,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帮助自己接近上帝,通过那些高耸的尖顶,凡人的祷告能更快的被传输到天上),只感觉特别黑暗阴森,令人脊背发凉。

哥特式建筑,让人有点惊恐

第四站,来到了东罗马帝国。

在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牧首用一个盛大的节日仪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回国后,开了眼的使者们给弗拉基米尔描述了拜占庭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令人向往的文明气息,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宏伟的礼拜——“我们不知道身处天堂还是在凡间,我们从未见过如此的美景,不知如何来描述它,教士们诵念经文的咏叹,好似天籁之音”。

《维京:王者之战》中,赫尔松城内的教士在做战前动员——以咏叹调的形式,把祷文哼哼出来,很有意境

弗拉基米尔大公一听,确实有道理。随后花了很大功夫,向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求婚成功。

988年初,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宣布断绝和之前妻妾们的关系,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

就这样,希腊东正教成了罗斯人的正统宗教。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也就此代替了之前的一夫多妻制。

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仪式

后来的几个世纪,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大公国一直极力地和东罗马帝国保持姻亲关系,但大部分时候。拜占庭宫廷还是挺瞧不上这帮北方“蛮族”的,下嫁给大公的基本都是旁系公主,比如皇帝的侄孙女、外甥女....

没成想,风水轮流转,拜占庭的后人不争气,没能守住帝国和信仰,只得靠斯拉夫女婿继承东正教衣钵了。

毕竟,君士坦丁十一世,最终也未能如闪电般归来。

从1453年开始,君士坦丁堡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灭国时,东罗马末代皇帝的大侄女索菲娅公逃到了意大利罗马,后来又辗转嫁给了年纪都可以当她爸爸的丧偶鳏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俄剧《索菲亚》中,伊凡三世与索菲亚公主的东正教结婚仪式

于是,莫斯科大公国就自诩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开始号称莫斯科就是“第三个罗马”。

到了伊凡四世的时代,鉴于自己拥有了高贵的“罗马血统”,伊凡四世干脆把“莫斯科大公”,直接越级升为了“沙皇”,即俄语里面“凯撒”(Caesar)的发音。

自此,东正教正式成了俄罗斯以及部分东欧、一些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国家的“国教”和精神支柱。

前南斯拉夫的主体国家,塞尔维亚的东正教教堂

即便经历了漫长的无神论教育时代,在东斯拉夫民族中,东正教信仰一直深入人心。

比如,犹如战场纪录片一般的俄罗斯战争电影《地狱级尖兵》里就有这么个情节。

炮火将一个圣像从墙壁上震到了地上,一名黄队士兵(乌军)将其放回到原位,然后画十字祷告;不一会儿,白队士兵(俄军)也杀了进来,圣像又被震到了地上,匆忙交战中的白队士兵马上将其捡起放归了原位,还划十字祷告了一下。

这个桥段,意味深长

好了,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么,有了俄罗斯这个中介后,蒙古和科尔沁以及咱们的通辽,又是怎么联系到一块的呢?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

从13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有260多年的时间,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斯拉夫人,曾经被迫认了蒙古人做老板,宣布效忠金帐汗国的大汗,莫斯科大公国并和蒙古汗国的上层人士,都有过姻亲关系。

而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俄罗斯人犹如神力附体一般,竟然用了30来年,就彻底“完结”了金帐汗国。从此,在自诩为“第三罗马”的基础上,沙俄又自认为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

毕竟,沙俄帝国是踩着金帐汗国的遗体逐渐崛起的,无论是血统还是文化,都带着不同程度的蒙古烙印。

俄剧《索菲亚》剧照。早期的俄罗斯服饰,带有浓郁的蒙古色彩

再往下,就更好捋顺了。

从历史上看,金帐汗国原本属于庞大的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分封汗国之一。他们的源头都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死后由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并由四子拖雷监国,各汗国名义上仍听从蒙古大汗号令。窝阔台死后,长子贵由和拖雷长子蒙哥先后承袭汗位。

拖雷和他的正妻

1260年,拖雷四子忽必烈即位成为第五任蒙古大汗,建元“中统”,后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成吉思汗家族后裔的一支,合撒儿部落定居于了当今的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外兴安岭一带的广袤土地。因为这个部落极善射箭,又被称为“科尔沁部”,这个词在蒙古语中就是弓箭手的意思。

由于武功高强,血统纯正,元朝时,科尔沁部落的贵族世袭了类似于“御前带刀侍卫”这样的角色,专门负责守卫大汗营帐。

一对元朝蒙古贵族夫妇

再后来,14世纪末,蒙古政权彻底退出中原,科尔沁部也历经多次迁徙,最终从世袭领地南迁至嫩江周边流域,但仍保留着科尔沁部的称谓。

明末东北女真人崛起的时候,蒙古诸部分为了漠南、漠西和漠北三大部分,其中的漠南蒙古,以科尔沁部为最大。

在努尔哈赤的“统战工作”下,科尔沁部,宣布效忠了“大金汗国”(清帝国前身),并被划归了蒙古八旗,地位非常尊贵。

科尔沁蒙古公主,更是大清国的主要联姻对象。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大玉儿,她就是科尔沁公主。

而且,不仅她嫁给了皇太极当了庄妃,她亲姑姑还是皇太极的皇后,她亲姐姐,则为皇太极的毕生挚爱——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大玉儿的独子,顺治皇帝则被迫迎娶了自己的亲表姐,科尔沁公主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婚后两年孟古青因为太过跋扈,被降级为静妃,顺治又被安排娶了另一位博尔济吉特家族的科尔沁公主做皇后....

由此可见,这个科尔沁部的高贵出身和关键角色,还真不是吹的。

身份再高贵,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新中国成立后,科尔沁最初属于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曾被划了东边的吉林省,1979年又重归内蒙古。

这时候,它的官方名字就叫做“哲里木盟”。直到1999年10月,哲里木盟建制被撤销,改设通辽市。

而在通辽市的辖区中,如今则设有“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很具地方传统特色。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所谓的“罗马正统在通辽”,其实只是个玩笑罢了,不可当真。但要论历史渊源,冥冥之中,却又真的能跨越万里,寻觅出来点痕迹来,而这个梗,关键竟然就出在俄罗斯人的老祖先身上。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