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娱乐 >

87岁没退休,他仍是文艺爱情片最强大导!

文章来源:Mtime时光网     时间:2022-12-06 12:10     浏览量:

时光撰稿人 | 南野文

最近,美国电影大师伍迪·艾伦,有两条新闻值得一提。

上周已经年满87岁的老伍迪,迎来事业的总结性作品——在法国拍摄的《黄蜂22》宣布杀青,这是他创作生涯的第50部长片,或将成为其最后一部电影。

另外,他人生中唯一一本自传《毫无意义》,在内地出版上市。读者和影迷可以通过他絮絮叨叨的话语,窥视他的内心秘境。

这位发迹于纽约布鲁克林平民区的犹太艺术家,如何一步步奠定其美式文艺片的风格?又是否能在余下的暮年中继续创造惊喜呢?

作品关键词

关键词一:知识分子和反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身材消瘦,鼻梁架一副黑框眼镜,留着一团凌乱头发,当然,还少不了一件粗呢西装——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1997年的《解构爱情狂》前,伍迪·艾伦所饰演的角色便大体如此。

当然,此后由其执导的影片中,其他男演员走的也是这一路数。

《午夜巴塞罗那》中的艺术家,《午夜巴黎》里的小说家,《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的文艺青年。

这些谈吐不凡的男人,总和身边的女伴聊着弗洛伊德、达利、伯格曼、海明威以及博尔赫斯等耳熟能闻的名字,或是心理治疗、俄狄浦斯情结、超现实主义、伤感文学、新浪潮运动等一连串词汇。

可事实上,知识分子的标签不过是伍迪·艾伦的一层伪装。

他从不承认自己是知识分子,即使读过不少相关的文艺著作,但按照他的话来说——不过是为了在喜欢的女孩面前有卖弄的资本。

这也是为何伍迪·艾伦的电影,并不像查理·考夫曼的《纽约提喻法》那般晦涩难懂,只为呈现一位戏剧导演内心的孤独和困惑。

艾伦的态度更多是“反知识分子”的,这倒不是说他对知识分子本身有何成见。

他总能以一种纯然外在的视角,挖掘出知识分子在世俗享乐者面前的窘迫和焦虑,无奈与滑稽。

关键词二:浪漫爱情和伦理困境

毫不夸张地说,伍迪·艾伦的电影适合于所有文艺青年。

这并非因为片中出现的大量文艺词汇,而是他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浪漫至极,却又没有矫揉造作之态。

《曼哈顿》中,伍迪·艾伦饰演的戴维斯和戴安·基顿饰演的玛丽在一场雷雨过后,漫步于展览馆的太空装置区,宏大的星际空间,让这对处于昏暗背景下的痴男怨女异常浪漫。

相似的场景还发生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甜茶”饰演的盖茨比和戈麦斯饰演的茜在细雨过后,走入博物馆的金字塔展区,在古老静谧的遗迹旁你来我往。

《开罗紫玫瑰》中漫游于电影,《午夜巴黎》中穿梭回过去,伍迪·艾伦似乎总能找到挑起男女主角春心萌动的浪漫触媒。

可另一方面,艾伦电影里的爱情却又深陷伦理困境,不管是男主角,还是女主角,他们总有种“滥情”体质。

《曼哈顿》里的玛丽先是插足他人婚姻,在和戴维斯浓情蜜意没多久后,却又故态复萌;戴维斯同样如此,别看他将自己塑造成感情受害者,但对于17岁的小女友,他先是残忍地斩断情丝,在被抛弃后又寻觅旧爱。

于是乎,这些痴男怨女一边顺遂本心地谈着浪漫恋爱,一边又颇受道德谴责,挣扎于情感的泥淖之中。

玛丽迟迟不让情人离婚,戴维斯无脸再见小女友,本质上都不愿将道德的伪装脱下来。

关键词三:沉溺文化与嘲讽人性

在老艾伦的电影里,角色们都是现代文化的信徒和饕客。

他们在纸牌游戏、电影艺术、文学作品和咖啡酒肆中流连忘返,而有关这种文化沉溺现象的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城市空间

熟悉伍迪·艾伦的影迷们都知道,这位老雅痞对于纽约这座城市有多么热爱,几乎在八九十年代的所有电影中,艾伦都让故事发生于纽约的大街小巷,影院酒吧。

而到了新世纪之后,艾伦又赶赴欧洲各大城市取景,从片名就不难看出他对于城市文明本身的热爱——《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和《爱在罗马》。

但艾伦本身对于人性是悲观憎恶的,他往往一边表现出对于各种文化的痴迷,但另一边却又不无嘲讽地对人性进行批判。

在其最被大众忽视的杰作《西力传》中,便通过一个卡夫卡式的“变色人”的设定,讽刺人类对于融入群体的病态渴望。

同样的,《开罗紫玫瑰》中现实人物和影片人物的相互羡慕,不无嘲讽地道出:人们心中愿景的虚妄性。

这一点在《午夜巴黎》的奇幻设定下,得到了更为有力的表达:从来就没有“黄金年代”。

这便是伍迪·艾伦的电影,总能用一种轻盈的喜剧笔法,刺中时代的痛点。

不愿被定义的艾伦

虽然在影像风格和故事题材上,伍迪·艾伦和马丁·斯科塞斯南辕北辙,但两人的内里却惊人相似,他们都“叛逃”出原生成长环境

出生于纽约皇后区(富人区)的斯科塞斯选择了表现底层黑帮的故事,而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中下层平民区)的艾伦却选择了讲述上流知识分子的花边逸闻。

从六十年代进入脱口秀和剧场行当,到七十年代正式踏入电影领域,艾伦靠得是天赋和努力。

1977年的《安妮·霍尔》奠定了他的电影风格,从这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乃是其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

经过新世纪左右几部影片的失败,艾伦第一次远赴英国,开始了《赛末点》、《午夜巴黎》等一系列电影的创作,从这直到2013年的《蓝色茉莉》,算是艾伦的第二个事业高峰期

可不管他在欧洲各大电影节或奥斯卡上拿了多少奖,伍迪·艾伦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时常遭受非议。

九十年代初期,他和第二任“银幕缪斯”米娅·法罗感情破裂,却和法罗的养女宋宜迅速热恋。

年近花甲的艾伦和年仅19岁的宋宜,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

这还没完,两年后,法罗的另一位养女迪伦爆出丑闻:伍迪·艾伦曾经对其性侵。

这一并无实际证据的控诉其后虽不了了之,但在韦恩斯坦的丑闻曝光后所引起的“metoo运动”中,老艾伦的这一陈年“劣迹”再次陷入舆论旋涡。

如今谁是谁非,早已没了证据,这桩“罗生门”事件也成了悬案。

我们无法在对此事毫无了解的情况下随意揣测,但对于已耄耋之年的伍迪·艾伦,我们能够期待的,便是不管是在文字上,还是在影像中,希望他能继续笔耕不辍,新作不停。

关于伍迪·艾伦的10件小事:

01伍迪·艾伦的祖父曾相当富有,不过因后来在股市押注太多,终究于“黑色星期四”中破产。

02少年时期的伍迪·艾伦对魔术、打牌和吹号等闲事兴味盎然,尤其是玩牌技能,一直延续到其而立之年。

03在电影口味上,伍迪·艾伦从不避讳自己的偏好。虽然他认为巴斯特·基顿是个不错的导演,但他更爱卓别林的喜剧,并认为1938年的《卖花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喜剧作品。

04关于写作这件事,伍迪·艾伦认为自己虽然是个坏学生,但在一年级学会阅读之前,就在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学会了写作,因为对于编故事这件事来说,口头民谣并不比书面写作低级。

05伍迪·艾伦身材瘦弱,很多人认为他应该毫无运动天赋。其实他在少年时代曾是运动健将,不但拿过田径奖牌,还是名优秀的棒球运动员。

06提到阅读大量书籍,“伪装”成知识分子这件事,伍迪·艾伦将其归因于青少年时期对成绩不错的女孩的倾慕,希望在与其约会聊天时不至于被对方嫌弃成土老帽。

07虽然出身于纽约大都市圈,但伍迪·艾伦对新奥尔良爵士乐偏爱不已,曾经和三位好友组成乐队排练和演奏爵士乐。成名后,他还曾到欧洲的歌剧院公开表演过。

08当说起伍迪·艾伦的电影启蒙者,必然得提及表姐丽塔。从艾伦5岁开始,10岁的小丽塔就带着表弟进出于各大影院,将四十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影片融入记忆里。

09在伍迪·艾伦看来,其事业的开端源于他在某次观影过程中的评价,这些带有喜剧色彩的段子被某位观众听到后,后者建议艾伦不妨将其写下。

10临近高中毕业,艾伦就开始靠写笑话赚钱。才入行时,一周工作五天,每天产出五十个左右的笑话,他就可以拿到四十美元的周薪。可相同的周薪,母亲却得需要每天辛苦劳作八个小时。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