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林帅逝世至今,人民的评价有何变化?

文章来源:历史的长河     时间:2022-12-16 09:48     浏览量:

​1976年,虽然党中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这场动荡,但由于当时的局势很紧张,很多人还是过于谨慎,不愿意谈论历史遗留问题,以免犯下原则性的错误。尤其是林帅这件事情,更是让人闻风丧胆,久而久之,没有人敢提起他的名字。

1971年,913事件后,党、政、军开始进行自我检查,清除腐坏分子。那时国内正处在动荡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件事情不久就“变了味”,“批林”的人也多了起来。甚至有些人还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绊脚石一起铲除,让社会的矛盾更加激烈。经历了5年的负面效应,林帅在国内的形象一落千丈,人们一提到他,都会想到一个“坏”字。他虽然干了许多不合时宜的事,也有一些错误,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也是有成绩的,对于革命也有一定的贡献,作为一个党人,应该客观地看待他,不要“一边倒”。

萧克在一次采访中,第一次提到了林帅,他说:关于林帅的传闻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传言说,林帅在行军过程中,由于畏惧敌人,导致军队士气低落,多亏了朱老总的及时救援,这才没有酿成大错。萧克指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林帅向来勇猛精进,没有命令,他绝不会退缩,更不会有任何畏惧。

1979年,陈云同志在同中央干部商讨怎样处置腐坏分子时,特别提到江、姚、王这些人,他们都是从旁门左道爬上来的,在乱世里作恶多端,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林帅不同于黄永胜等人,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英雄,是用实实在在的军功提拔起来的,对待他们,必须与江、姚这两个人区分开来,绝不能混淆。

80年代末,《军事百科全书》的修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参加编纂的同志们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将1926年至1979年的几十年里,军队的改革历程和许多重要的战略转折点都记录了下来。但是到了辽沈战役,人们开始犹豫,不知该从何下笔。

最后,众人达成了一个妥协的计划,避开林帅,将注意力集中在罗帅、刘亚楼两人的身上,尽可能地淡化“红线”的细节。陈云同志看过最初的手稿,当场就指出辽沈战役的写作有问题,对林帅的评语不够准确,对这一历史的叙述也不够客观公正。我们此役能够大获全胜,全赖林帅的谋略,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要记入史册才行。其他过失,可以再议,功过要分明。

编辑同志在收到这颗定心丸后,着手开始收集林帅的资料,发给四野的几位老兵审阅。黄克诚将军看完文件,就把主编叫到了自己的家中,跟他们聊了起来。老将军说,编辑们有些“放不开”,所以在林帅这个角色上,他们还是太保守,有些功绩完全可以展开仔细讲的。黄克诚虽然在乱世中吃了不少苦头,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感到不快,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立场而对历史有偏见!

邓公在中央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上,曾经公开说过,林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客观的评价。90年代,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政局越来越开明,人们逐渐开始谈论起了林帅。随着大决战系列电影的上映,他身上的秘密也渐渐被打破。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善,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军史纪录片不断出现,人们对林帅有了更多的了解。51年后我们,每当我们想起抗战和解放战争,都会想起林帅,而我们对动乱的理解,也离不开林帅。

中国讲究辩证法的,要实事求是,有功绩要表扬,有过失就要批评,不要搞“二极管”,也不能遮遮掩掩,把有关问题弄得模棱两可。林帅是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领袖,是共和国不可缺少的奠基人,却也是险些把整个国家推入深渊的罪魁祸首,也是造成这场动荡的推手,他的身上既有光辉,也有黑暗的一面!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