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项羽“生当作人杰”的人格魅力

文章来源:紫牛号精选     时间:2022-12-14 14:34     浏览量:

楚霸王项羽是古往今来妇孺皆知的大英雄。在“胜者王侯败者寇”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传统观念里,人们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对项羽予以礼赞。《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等帝王并列。其理由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的功过是非一直是人们议论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学者中,甚至有人提出改写《中国历代纪元表》。其理由是刘邦汉五年才登位建立西汉王朝。自秦亡至汉五年期间,是项羽的西楚王朝。此论不无道理。由此形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即项羽文化现象。其根源是项羽贵族精神的人格魅力。笔者试从“学万人敌”的志向、“彼可取而代也”的抱负、“破釜沉舟”的壮举、“诸侯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威严、“将五诸侯灭秦”的功绩、“垓下歌”的柔肠、“毋徒苦天下之民”的荣辱观、“至今思项羽”的千古咏叹等八个方面予以阐述。

01“学万人敌”的志向

项羽出生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辖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秦统一全国后该地设置为下相县。《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父母史书无载。从小由其季父项梁抚养成人。项羽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他不满足于读书识字,和学剑的单打独斗,他的志向是学习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他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他“不学无术”、志大才疏。相反,他“才气过人”“力能扛鼎”。从小就在家乡下相城习文习武,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后世唐初重臣张说,曾到项羽故里下相城祭扫他,留下《下相九日城北亭子》诗篇。诗中的下相城北“戏马台”,就是项羽从小练功的纪念地。

02“彼可取而代也”的抱负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在楚秦交战中,被秦将王翦所围,兵败自杀。项羽从小就有着极为强烈的仇秦和复仇之心。他随项梁“避仇于吴中”期间,在他二十三岁时,曾目睹秦始皇巡游会稽山途中浩大威严场景。复仇心切的项羽,不顾秦法严酷和亡命江湖的身份,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天之语,暴露其宏伟的政治目标。吓得项梁赶紧掩其口:“毋妄言,族矣!”从此项梁对这个胸怀大志的侄儿更加器重。正因为项羽有灭秦“取而代”的远大目标,“遂霸有天下”!

03“破釜沉舟”的壮举

“巨鹿之战”是秦末反秦大起义中最为关键的一战。也最能体现项羽的军事天才的一战。他“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在巨鹿之战中,“楚战士无一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惶恐。”一举歼灭了秦军主力。巨鹿之战作为艰苦卓绝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壮举,表现了项羽一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也表现了项羽举重若轻、以少胜多、化指挥员的意志为全体战斗员决心的卓越军事才能,是中国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

04“诸侯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威严

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之后,各路诸侯反秦武装慑于项羽的威严,人人诚惶诚恐。“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战绩,获得了各路诸侯反秦武装的承认,从而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巨鹿之战后,各路诸侯反秦武装拥立项羽为盟主,那是威严的展露。

05“将五诸侯灭秦”的历史功绩

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大屠杀,秦王朝建立后的种种横征暴敛,埋下了无数人仇秦的火种。项羽二十四岁偕项梁在苏南起兵北上反秦。顺应历史潮流,仅用了三年时间(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就率天下诸侯反秦武装消灭了暴虐的秦王朝。掌握着秦亡汉兴之际的国家命运,改写了中国历史。这是项羽巨大的历史功绩。如果没有项羽这样的历史人物出现,当年的反秦斗争将陷入低潮,秦王朝的统治很可能将得以喘息而延续。

06《垓下歌》的柔肠

虞姬在项羽被刘邦大军层层包围身陷绝境之时,为了项羽灭秦大业、不因自己的拖累而突出重围,坚贞不屈,义无反顾,毅然拔剑自刎徇情。其情之真,其性之烈,让人动容、赞叹。联系项羽百感交集、慷慨悲歌,“垓下歌”表达了他彼时彼地对虞姬的眷恋心声。让我们看到了项羽“叱咤风云”的另一面,即重情重义的“柔肠”。这就是项羽悲壮的大英雄本色!

07“毋徒苦天下之民”的荣辱观

“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陈胜说过,刘邦也说过。但“毋徒苦天下之民”出自项羽之口,则反映了项羽更高的思想境界。我们从项羽在荥阳隔广武涧对刘邦所说的话,和在自刎之前对“乌江亭长”所说的话,可窥其荣辱观。《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羽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在反秦之初,虽说过“天下苦秦久矣”的话,但在灭秦以后,为了夺取胜利果实,他哪里顾及百姓的死活?在项羽“卒困”“东城”“自度不得脱”,对“乌江亭长”说的:“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前者对刘邦说的,愿与刘邦“挑战”的话,是想尽快结束战争,再不要因你我二人争夺天下,而使百姓生灵涂炭。后者对乌江亭长说的“愧于心”的话,表达他耻于渡江,无颜见江东父兄而东山再起。其实,“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但项羽决心以死谢天下苍生。这充分反映出,项羽以一人独生为耻,以“天下之民”皆生为荣的荣辱观。这就是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受历代人们礼赞的人格魅力所在。

08“至今思项羽”的千古咏叹

项羽武功盖世,功业盖世。他从政治权利的巅峰坠入人生的最低谷。其大起大落,重情重义的悲剧人生,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惋惜、同情、敬仰。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读史记之项羽》一书中说:“在一个盛行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的国度里,竟然还有一个失败的项羽,受到后人如此礼赞,反复的评述。他让人叹惜,让人感慨,让人伤感,让人敬佩。他的血性,他的柔情,让人挥之不去,咏之不足。他虽然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品评着。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项羽的人格魅力。”谨以王立群教授的这段饱含感情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终结。

作者简介:刘云鹤,西泠印社社员, 江苏省原宿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原县级《宿迁市志》主编,副编审。

主编:蔡啸泉

编审:蔡 娟  韩 涵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