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德礼不易、无国不记—卖国不成反被卖的郑太子华

文章来源:伯虎42     时间:2022-11-30 11:38     浏览量:

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夏,随着郑文公以‘私结楚国、背弃郑、齐盟约’的理由诛杀了其实是奉自己的命令,出使楚国请求援助的郑国大夫申侯,以此向齐桓公求和(服软)之后,出兵伐郑并在郑国已经停留了半年之久的齐桓公,终于心满意足的带着重新修订的齐、郑盟约,以及大量(伐郑时获得)的财帛战利品,率军返回了齐国。

不过,齐桓公在撤军之前,还特地告诫郑文公,要他在今年秋季的时候,必须前来参与自己所主持召开的下一次盟会,不得像上次(首止)一样逃盟,否则,将再次严惩郑国。而郑文公为了早点让齐军离开郑国,当即应承下来,承诺郑国一定会出席盟主齐国所召开的下一场盟会。

郑文公诛杀申侯,向齐国讨好、请和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楚国;此时的楚令尹斗谷於菟(即贤臣子文),当年曾和时任楚国大夫的申侯一同侍奉过楚文王,很清楚申侯在楚国时所做过的那些事;楚文王临死将申侯遣送出外、不让他留在楚国侍奉自己的儿子(楚堵敖、楚成王)的内在原因,子文一样了然在胸(楚文王就是十分了解申侯的人品和心性,认为他在自己死后如果继续侍奉自己的儿子的话,搞不好就会给楚国带来祸端,不如早早把他遣送出外,让他去祸害别的‘大国’,也好给楚国将来减少一些对手)。

因此,得到申侯死讯的子文,联想起当年的旧事,以及楚文王的先见之明,不胜唏嘘感慨地说了一句话:“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古人曾经有过断言‘了解臣子底细优劣的,莫过于他的国君了’,这真是不可改变的啊。)

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秋季,齐桓公在宁母(宁毋,山东鱼台)召集鲁、宋、陈等国举行盟会,商议对郑国的善后处置事宜;并且,齐桓公为了安定诸侯间的心绪,特地说明这次盟会是‘衣裳之会’,而不是“兵车之会”(也就是不带军队、轻车简从出席盟会)。

按之前的齐桓公和郑文公所达成的约定,在齐国举行下一次盟会时,郑国也要前来参会。但郑文公内心有些害怕(生怕自己遭到当年蔡哀侯朝楚时的待遇,被扣押在楚国,直至去世也没能回国),因此不敢亲自赴会,而是委派郑太子华代替自己去宁母参会(另外,陈宣公也没来参会,同样是派陈太子款出席盟会)。

郑太子华的生母,是郑文公正妻、陈国公主陈妫;年轻时的陈妫很美,郑文公十分宠爱她,因此早早立她的长子‘华’为郑国太子(陈妫还有次子名‘臧’)。但时过境迁,若干年之后,陈妫已经年老色衰、往日美貌不再,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郑文公便逐渐疏远了陈妫,又娶了两位夫人,还有许多的侍妾;其中夫人一位是燕国(南燕)的女子,名叫燕姞,最得郑文公宠爱。

燕姞嫁到郑国后,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南燕的始祖伯鯈;在梦中,伯鯈赠给了燕姞一朵鲜艳的兰花,并告诉燕姞“兰花是南燕最美的花,赐给她的兰花,将会成为她(燕姞)的儿子”。

醒来后,燕姞将这个梦当做奇事告诉了郑文公,郑文公听后,认为这是上天的意思,要给燕姞赐一个儿子,便招燕姞侍寝;果然,燕姞在那年里有孕,并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郑文公很是高兴,觉得这是非常吉利的兆头,便给燕姞的儿子起名为“兰”。

此后,郑文公更加宠爱燕姞,连带着也对儿子‘公子兰’另眼相看(燕姞诞育公子兰这个事情,其实发生在郑太子华代替郑文公去宁母参会之后的第四年,不过为了文章的叙述性和逻辑性顺畅,所以就提前讲述出来)。

在母亲陈妫失宠(有可能这个时候都已经去世了)、父亲郑文公另外迎娶了夫人、又蓄诸多侍妾之后,郑太子华感觉自己的太子地位越来越不稳,担心郑文公会随时改立新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废黜自己的地位(春秋时期,这种事情不要太多)。

因此,郑太子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便与同母弟公子臧在暗暗地筹划举措,准备寻找到合适机会后,或者架空父亲郑文公、或者直接赶郑文公下台(甚至弑杀),提前掌握郑国大权。

就在太子华筹谋夺取郑国大权的时候,诸侯盟主齐桓公发出号令,命郑文公前赴宁母参会,而因为害怕齐桓公会借此对己不利,郑文公没敢亲自赴会,而是派太子华代替自己出席(也有一旦事情不好,就让太子华背锅的意思)。

可郑文公没想到,太子华早就对自己这个父亲存有不满之心,想要寻机取代自己了;而这次赴宁母参会,太子华觉得正好可以借助齐国的力量,削弱、清除郑国国内那些效忠于国君(郑文公)的大夫,并以亲附齐国的行动,说动齐桓公支持自己,由自己取代郑文公,掌握郑国的政权。

因此,太子华在抵达宁母、参拜齐桓公时,故意对齐桓公十分殷勤地表现敬服和忠心,还忙前忙后、协助齐国操办会盟之事;太子华的这种‘殷勤’表现让齐桓公十分满意,认为郑太子相对于郑文公来说,要识相知趣多了,也忠心多了,将来郑国由郑太子接掌的话,定会是齐国在中原腹地的忠实盟友。

而在召开盟会之前,齐国国相管仲就对齐桓公谏言说:

“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抚慰疏远的国家,用德;行事如果遵从德和礼,不去违反的话,没有人会不归附我们齐国。”

因此,齐桓公就以管仲的办法,对前来参会的诸侯以礼相待、以德服人,还馈赠给参会诸侯(太子)、大夫诸多齐国特产、礼器。

因为郑国目前还属于‘有二心、较疏远’的国家,所以郑太子华得到额馈赠更加优厚,这也让他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齐桓公的另眼相看,是齐国的‘自己人’了。

于是,太子华在前来参会时,单独请求拜见齐桓公,然后向齐桓公‘输诚表忠’说:

“以前,我们郑国背弃了您,而改为与楚国结盟,其实都是国内(指郑国)掌权的泄氏、孔氏、子人氏三家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寡君和我所造成的。如果您能帮助我除去这三家权臣,郑国就能够与齐国顺利地结盟、再无障碍;我也可以领着郑国作为您的属国、内臣;这样做,对君上您没有什么不利,更加可以获得我和郑国的效忠!”

泄氏、孔氏、子人氏,也就是郑国贤臣叔詹、孔叔、师叔这三个大夫的家族(但《左传》没有直接指明,这里按其他资料照写),一直是国君郑文公最基本的支持者;郑太子华之所以想要借助齐国的力量去铲除这三家郑国大夫,就是要剪除郑文公的羽翼和拥趸,然后架空郑文公,并倚仗齐国对自己的青睐(馈赠的特产和礼器就是证明),取得郑国的控制权,最终取代父亲(郑文公),成为郑国新一任国君。

对郑太子华的主动投效和输诚,齐桓公倒是很满意,也觉得就此在郑国另立一个代理人,比继续让郑文公掌权更好。如果答应帮助郑太子,让他接受了齐国的恩惠,顺利取代郑文公成为新任郑国国君,那么齐国以后在郑国的利益就更能得到保证,对郑国的控制也更加有力。所以,齐桓公稍稍考虑后,就想答应郑子的请求,出兵干预郑国内政、更迭郑国政权。

但是,齐桓公想要帮助郑太子华剪除对手、代掌大权,从而将郑国完全纳入自己势力范围下的想法,被国相管仲及时劝阻;得知此事后的管仲立即向齐桓公进谏,坚决反对此事:

“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尽心尽力完成君命叫做信;君王用礼和信来会合诸侯,这是符合礼法的,而用邪恶、欺诈来结束盟会,这就不可行了。郑太子与您所说的那一番话,既违背了父子伦常,也背弃了君臣本分,这种人是不值得交往和信任的;君上您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维护礼法和信义,现在却让奸邪之人(即郑太子华)以阴谋诡计来蛊惑您,想要荒废了您多年的努力,这就是最大的恶行!”

但齐桓公不想放弃这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便和‘仲父’争辩说:

“当初寡人率诸侯联军讨伐过郑国,但是也没有取得什么有利的结果,郑国也并没有完全敬服齐国。现在,郑太子自己都主动上门来‘效忠’,要求给我们齐国做‘内臣’,还要求我们协助他铲除郑国的掌权大夫,这就表示郑国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权力争斗很是激烈,我们这次不如利用郑国内部的矛盾,来为齐国取得更大更多的利益,难道这样做也不可以吗?”

《左传.僖公七年》中的记载,是“秋七月,公(鲁僖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太子)款、郑世子(太子)华盟于宁母,谋郑故也”;也就是说,齐桓公的本意,是联络诸侯、包括郑太子华,策划谋取郑国的计划。所以,齐桓公才很不服气地反驳管仲,想要为自己的‘谋郑’行为辩解、争论。

管仲则从为人的品德、道义角度出发,继续‘数落’齐桓公:

“君上您如果用恩德去安抚郑国,同时以郑国之前的过错去严厉地责备他,郑国怎么会不畏服我们;假如郑国不肯悔改、拒绝接受我们的规劝的话,您可以再率诸侯们讨伐郑国,到时候郑国为了挽救危亡、避免倾颓,怎敢不害怕您?但您如果采用了郑太子的诡计、带着郑国的罪人(指郑太子)去逼迫他们的话,郑国就成了正义的一方,有充足的理由来反对您,怎么还会害怕您呢?

而且,我们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礼制德行,举行盟会却让无德无信的奸佞之人加入其中,还怎么昭示后人,向子孙后代交待!诸侯盟会时的德业、惩罚、礼仪、成果,没有哪个国家不会记录在自己的国史中。如果您所主持召开的盟会却把一个奸诈小人也作为一个参会代表记载于史案的话,那么您的所率领的联盟,就将要遭遇失败的结果。但如果您已经召集奸佞参会,又不把这件事记录在案,您的德行恐怕就有亏欠的后果。

所以,为了您的德业和齐国的道义,您一定不要让郑太子参与会盟,并把这件事告诉郑伯(郑文公),郑伯是一定会接受盟约、并重新与您盟誓的。郑太子身为郑国储君,不怀念国家,却要借助我们齐国的力量来削弱自己的国家、以争夺权力,他日后一定逃脱不了惩罚;而且,有叔詹、堵叔、师叔(即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个贤良臣子来协助郑伯执政、治理国家,郑国上下和睦,也不是我们的出兵讨伐和郑太子的谗言构陷所能离间得了的!”

在管仲的坚决抵制和苦心进谏下,齐桓公终于改变了初衷,不再倾向以讨伐郑国‘贤臣’的手段来支持郑太子华回国夺权,并向郑太子辞谢了他想要‘输诚归附齐国’的举动(意思就是拒绝了郑太子华的投靠效忠),拒绝了他的‘会盟’请求。

随后,在管仲的催促下,齐桓公还将此事原原本本地转告了郑文公,要求郑文公另外派人前来与齐国单独盟誓(这下,郑太子华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卖国不成反被卖了!)

而得到齐桓公传来的消息后,留在国内的郑文公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太子华这个逆子居然想要勾结大国(齐国)来抢夺郑国的大权,还要诛杀自己的重臣、攫取郑国君位,那么下一步岂不是就要弑父弑君了!

因此,收到消息后的郑文公立即派人前赴宁母,将太子华从会盟地“请回”国内(其实就是武装押送回国),然后将其与同母弟公子臧都软禁在新郑;从此,郑文公再也没有信任或者启用过这两个儿子。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