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河南许昌建设最晚的三线厂,没生产兵器就转民,曾被誉为东北飞地

文章来源:邹八姐美食     时间:2022-10-14 02:00     浏览量:

三线建设起始时间是1964年开始筹备,1965年开始建设,1980年基本完成,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三线项目在1975年左右建成投产。许昌就有一家建于1981年的三线厂,或许这家三线厂是我国三线建设史上最晚建设的一家。更悲催的是刚建成没生产一件兵器就下马转为民用,这家三线厂就是位于许昌市蒋李集镇的国营庆华机械厂。

国营庆华机械厂,军工代号126,始建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原本在三线建设计划里没有军工代号126这个项目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关系仍处在紧张状态中,特别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苏联作为越南的军事盟友,不可能没有反应。1979年初,苏联在东北边境的百万大军仍没退去,大战一触即发,为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中央决定将位于黑龙江北安的庆华工具厂拆解搬迁至内地。

根据中央的指示,北安庆华工具厂拆分为四部分搬迁至广西桂林、甘肃天水、辽宁建昌和河南许昌,其中的54式手枪和56式冲锋枪生产线整体搬迁至许昌县蒋李集公社。北安庆华工具厂有“中国第一枪厂”之称,从建立至停产,总计生产900万支枪械,足以装备700多个整编师。

北安工具厂的前身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在1921年创办的东三省兵工厂,918事变后被日伪军接管后更名为奉天造兵所第一制造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奉天造兵所,并更名为工兵属第90兵工厂枪所,辽沈战役胜利后解放军接管,更名51兵工厂第一制造所。抗美援朝期间,美军机对东北进行轰炸,为安全起见将兵工厂迁至黑龙江北安县,起名庆华工具厂,代号626,也称为626厂。

80年代我国的国防,特别是空军力量已具备有一定的能力,对于三线厂选址所谓的“靠山、分散、隐蔽”已不再是硬性要求,而是符合就建厂,有地方建厂即可。许昌是大后方腹地,即便是一马平川,有外围力量保护足以保障它的安全。1981年开始庆华工具厂的职工和设备陆陆续续来到许昌,开始筹备和建设这家最晚建设的三线兵工厂。

庆华工具厂内迁的选址过程并不算复杂,因为内部已经商量好将河南农学院许昌分校搬迁至郑州,庆华工具厂内迁后就在省农学院许昌分校的旧址上建厂。省农学院许昌分校的前身是省农机测验站,全省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都要来这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批量生产投向市场。农机测验站撤销后交与省农学院,1983年农学院许昌分校搬迁至郑州后庆华工具厂入驻。

为了保留庆华工具厂的血统,将厂名更改为庆华机械厂,连军工代号尾数都带个6字。庆华机械厂正要大展身手,在枪械界闯出大名堂时,上级下达停止生产枪械的文书。职工们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大费周折的搬迁过来却停止生产军品,还没有露一手就叫停,内心真有些不甘。后来才得知美国跟苏联斗气斗到天上去,两大强国为了在天上争高下,地上的事就不管了,加上东欧有点突发事件,北方百万大军调到苏联西部战区跟北约摊牌,我国的国防压力一下子就轻松了。

北方边境的百万大军撤走,中越边境变成8大军区的练兵场,国际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改革开放继续进行,建国方针也从军事斗争转为经济建设。隐藏在山区的三线厂逐步解封转民,国营庆华机械厂还没来得及在轻武器界露一手就向民用转产。庆华机械厂转产后主要生产三轮摩托、内燃机、发令器、电能开关、电热毯等产品,但保留枪械生产线,仍属兵器部的大三线企业。

庆华机械厂职工主要由内迁的庆华工具厂的2000多人组成,期间还安置部分转业军人和招收相关专业的大中专生。庆华机械厂的厂区和生活区配置跟大多数老国企一样,有独立的管理体制,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职工楼、食堂、子弟学校、保卫科、医院、电影院、大礼堂、商店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整个生活区内近6000多人口,绝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当地人也戏称为位于河南的“东北飞地”。

庆华机械厂终究逃不过企业生命周期定律,2005年宣布破产,大部分职工返回原籍,意外落户许昌的大三线兵工厂在当地红火近20年后走向没落。庆华机械厂破产后交由地方管理,“东北飞地”就此落幕,如今走在蒋李集镇的街上,听到东北口音的人,请给予尊重,他们是为祖国建设而远走他乡的三线人。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