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历史 >

诸葛亮的哪篇文章会让你感动涕泪?(丞相到底伟大在哪里?)

文章来源:邹八姐美食     时间:2022-09-09 14:51     浏览量:

227年,丞相北伐临行前,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师表》。


读书的时候,阅历浅,真的品不出什么味道,长大后,哎,发现丞相是真的伟大。


他有不偏不倚的公心,能造福一方,所以四川百姓爱戴他。

他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廉明、勤政、所以文人士大夫敬佩他。

他有鞠躬尽瘁的忠心,不贪图绝对的权力,所以皇帝欣赏他。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德集于诸葛亮一身,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为古代衡量为官者贤愚忠奸的标尺。


好了,一起来看看这篇丞相所写的,最让人感动的出师表。


出师表个人理解可以分三个部分,


1、前段主要讲述当时的实际情况。


2、中间一段告诉刘禅该怎么用人,用什么人,怎么做皇帝。


3、最后几段是对丞相这一生的简单的回顾,同时再次强调了此次出征的意义


出师表有很多翻译的文章(其实大部分内容直接看原文大家基本也能理解是啥意思,文字浅显易懂),咱们也不班门弄斧,结合历史展开聊聊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为啥呢,接连输了两场大战,襄樊战役、 夷陵大战,丢失了一半的国土(荆州)


不仅如此,人才也是大面积的断档,五虎上将仅剩赵云,顶级谋士法正、黄权、马良不是死了就是降了。


这真的是危急存亡的时刻!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但是我们这些臣子仍然效忠于你,为啥呢?


因为我们臣子都是受过先帝大恩!


举两个例子


襄樊战役,糜芳不战而降,拱手让出江陵,这一投敌行动不仅让关羽兵败而亡,更让刘备失去了荆州。


如果你是皇帝,你恨不恨!你会不会迁怒与他的族人,后面的历史你会发现,心狠手辣的皇帝比比皆是。


他的兄长麋竺当时很惶恐,自己绑起来去向刘备请罪,刘备反过来安慰他,认为弟弟的罪与兄长无关,对他礼待如初!


夷陵之战,督北军的黄权由于后路被堵,长江被吴军封锁,最后不得已投降了曹魏,被曹丕拜为镇南将军,出入陪乘,给予很高礼遇。


黄权投降后,蜀地传来消息,说其妻子儿女均被诛杀,曹丕亲自过问此事,专门下诏要黄权发丧,黄权向曹丕请求道:“我和主公以及诸葛亮推诚以待,互相信任,他们二人知道我的心志,这件事还有很多疑问,请观察一下再说。”


后来如黄权所料,刘备并没有为难他的家属。当时确实有人建议把黄权的妻子儿女抓起来,刘备不同意:“是我辜负了黄权,黄权没有辜负我。”


君知臣,臣知君,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是蜀汉这些精英分子愿意为刘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丞相劝诫刘禅该如何治国及用人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这里丞相一连贡献了多个成语和典故。


丞相劝谏刘禅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同时坚持依法治国,一视同仁,这样内部的派别之争(主要是荆州派和益州本土派)才能抑制!


很多王朝有部分原因都是毁于朋党之争(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之争,明朝东林党和阉党互撕)),蜀汉已经疲惫,不能再出现内部的纷乱(后面也有人要争权,此人位高权重,仅次于丞相)。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丞相接下来推荐了几位忠良之士。


宫中之事可以咨询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军事方面的可以咨问向宠。


向宠之前不太有名,但他的能力其实很强,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


刘备在夷陵大败后,各军溃败,都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领完好无损(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之后蛮夷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在混战中身亡。由于向宠平时深得部下军心,所以在向宠的属下得知向宠被害后,返兵奋力冲杀,把向宠的遗体夺回,送回成都安葬。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丞相再次提醒不能忘了咱刘家是咋兴咋衰的啊!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丞相还明明白白的告诉,哪些是贤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第三部分,是对丞相这一生的简单的回顾,同时再次强调了此次出征的意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这一段值得反复朗读。


为了报答先主当年的三顾之恩,二十一年了,丞相鞠躬尽瘁,但仍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这几年治蜀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那怎么办?


难道就贪图安逸嘛?


不!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是皇叔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目标。


为了实现先帝的意愿,也为了巩固蜀汉的立国之本,咱们应当激励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咱们现在读历史,知道荆州丢失对蜀汉国力损失有多大,之后丞相北伐遇到的地理条件又是多么的苛刻。


可以想象,作为当事人的丞相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痛楚,也许很多人认为兴复汉室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只要有一丝希望,丞相也要去努力,尽人事听天命!


因为这就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如果北伐没有成功,就惩治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后来马谡失街亭,丞相的确说到做到,上疏请求自贬三等)。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这段文字读来更像是一个父亲对孩子临别时的感触,丞相是真的把刘禅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批评丞相专权,但是你得分辨他的专权是为自己还是为刘家呢?

史上专权的大臣的确不少,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远的比如王莽、近的曹操,还有马上要出场的司马宣王,很多时候,读历史咱们得多比较。

看看同一时代的人他们的不同表现再来下定论是不是更好呢?

现在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魏国这个庞然大物就让微臣帮你对付(之后的史料似乎也没有丞相回到成都的记载,丞相后来估计不是在汉中练兵,就是在前线和魏军鏖战)

只是这一去,微臣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面见陛下,不能手把手教你、带你,微臣心里也很难过,不知道说什么了。。。。。。

写到这里,如果你内心有感触,感受到那种莫名的、复杂的情绪,让您忍不住流泪的话,那就哭吧,为丞相哭一次,是值得的!

丞相的这篇出师表,文法简洁,通篇没有一句废话,主旨清晰,将治国、用人、出兵的意义、对先帝的感情、对刘禅的寄托都清清楚楚的表达了出来。

读书的时候为啥没体会呢?

因为当时对历史了解的很肤浅,后来才知道丞相的不容易

1、丞相当时是接手了一个怎样的烂摊子,夷陵大战之后的益州是真疲惫啊!

2、蜀汉人才断档,旧人又一个个离去,内政、军事、外交几乎是单靠丞相一个人在撑着

3、面对绝对的权力,先帝又口头承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即使这样,丞相却一点没有篡权的意图,始终恪守着臣子的礼仪。

4、因为先帝的知遇之恩,丞相用尽了全部的精力,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自始至终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视为自己终生的目标,为之奋斗不已。

5、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丞相最后竟然是累死在了对敌的前线。

在对比之后的那些文臣武将,又有几人能在各方面都超越丞相呢?

引用杜甫的诗句做一个总结吧

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

评论

www.130629.com ©2018-2022 雄安·容城
最新新闻资讯,热门视频
本站资讯文章自动爬取于网络
如果有冒犯,请发邮件786805664@qq.com,我们将立即删除。